为深入推进科研诚信教育,增强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与防范能力,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,我校于近期通过线上平台举办“学术不端的主要形态及防范”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特邀福建江夏学院周海林研究员担任主讲,我校在研科研项目负责人近百人参加。
周海林研究员系统剖析了当前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形式:包括抄袭剽窃、数据造假、代写代投、虚假引用、违规学术出版、署名纠纷及AI工具滥用等。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,周海林研究员特别指出:“部分学者利用AI生成论文、伪造实验数据,这些行为已构成新型学术欺诈。”
周海林研究员以案为鉴,深度解析省内外一些典型案例的惩处情况,指出“学术不端没有‘受害者’,只有‘共谋者’和‘殉葬者’。”在防范策略方面,周海林研究员强调要加强对科研档案的管理,提出“预防-监督-惩戒-教育”四位一体防范学术不端的方法。
本次讲座是我校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”系列活动之一,讲座内容“接地气、有深度”,既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,也为科研实践提供了实用指南,为构建我校“不敢违、不能违、不想违”的学术生态提供了有益借鉴。